我為法來,非為床座。

這一句佛教中出名的話出自《維摩詰所說經》不思議品第六,原始經文如下:「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,作是念:「斯諸菩薩、大弟子眾,當於何坐?」長者維摩詰知其意,語舍利弗言:「云何仁者!為法來耶?求床座耶?」舍利弗言:「我為法來,非為床座。」維摩詰言:「唯,舍利弗!夫求法者,不貪軀命,何況床座?⋯ 是故舍利弗,若求法者,於一切法,應無所求。」於一切法,應無所求,更何況是名、聞、利、養,貢高我慢呢?所以,《中阿含經》卷54(200經)《阿梨吒經》說:「若汝等知我長夜說栰喻法者,當以捨是法,況非法耶?」善法都不應該執著,更何況是貪、瞋、癡等等的不善法呢?所以,我常常提醒自己,「我為法來,不為貪、瞋、癡而來」。

過去多年來,我每年都邀請台灣福嚴佛學院的法師們,去美國洛杉磯弘法。幾位法師們的接機、招待、三餐、住宿、供養等等的事情,都需要安排。其中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福嚴佛學院的法師們,每一位都是「為法而來,非為床座」。法師們告訴我說,我們只要準備一些吃的東西在冰箱裡面,他們會自己打理一切,不用麻煩我們去招待,準備三餐。雖然,我們還是會安排一些學友,不定時帶法師們出去吃素齋,但是,心裡的壓力確實減少很多。台灣俗語說:「飽穗的稻仔,頭犁犁。」真的是一點都不錯,越是飽學多聞,有深刻體驗的修行人,越是謙卑、和藹。我想,古人說的:「如沐春風」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!宋朝時期,朱光庭是理學大師程顥的弟子,他在汝州聽程顥講學,如痴如狂,聽了一個多月才回家,回家逢人便誇老師講學的精妙,他説:「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。」真正的善知識,教導我們的不只是言教;體驗法,融入法,表現出來的氣質與行為,才是真正可貴、應學的。佛陀的時代,僧團們去托缽的時候,佛陀是跟著僧團們一起去托缽的,吃完飯之後,佛陀才開始講經。這一種「平時中的偉大,平凡中的超凡」,真的是我們現代學佛人的榜樣。

現代的學佛人實在是太幸福了,只要我們肯學,由於資訊的發達與經書的取得非常方便,在捷運裡面,在工作的片段休息當中,我們都可以翻開經文,充電一下;或是看一段善知識的YouTube開示。上人說:「法要入心」,怎麼入心呢?舍利弗尊者的這一句話太重要了,「我為法來,非為床座」。我們參加一個佛教的團體,我們是「為法而來的」,不是因為參加這個團體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,更不是為了名、聞、利、養。我們應該問自己,我能夠為這個團體付出多少?如何能夠讓這個團體幫助更多需要的人?假如,因為我們的加入,讓這個團體服務眾生的使命更加完善,這就是「為法來,法入心」了。祝福各位學友們,能夠真正從學佛的過程當中,提昇自己,在利益我們參加的團體當中,利益一切法界眾生,同時,也莊嚴自己。

Jamie 合十